1月22日晚,深交所网站公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终止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文特”)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IPO)注册程序的通知。根据公告,沃文特与保荐机构共同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从时间线来看,沃文特自2022年10月向深交所提交了注册文件后,尽管通过了交易所的审核,但一直未能获得证监会的最终批准。此次正式终止距离其首次过会已经超过29个月,距离提交注册也超过了26个月。分析认为,IVD(体外诊断)企业在疫情期间因市场需求激增而获得了显著增长,但随着疫情后的市场变化,这些企业面临着增长放缓的问题,这可能是导致沃文特等IVD企业难以通过证监会审批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在2024年12月9日就同意了沃文特撤回上市申请的要求,但相关文件直到最近才公布,此举可能意在减少对公司形象的负面影响。
沃文特的主要业务涵盖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和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代理非自产体外诊断产品。然而,根据其招股说明书的数据,代理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大,分别为49.49%、46.48%、33.29%,这似乎与其作为创新型企业定位不完全匹配。
此外,沃文特原本计划融资5.3亿元人民币,其中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收紧IPO政策背景下,这样的融资结构或许也是撤回申请的因素之一。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监管机构将严格把控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鼓励更多高质量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那些既有科技创新能力又能实现盈利的企业。他指出中美股市之间的差异并非资本层面,而是企业质量上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另一家IVD企业英科新创也在2025年1月初撤回了其A股IPO申请。至此,在A股IPO排队的IVD企业,只剩下沃文特一个独苗了。如今等到沃文特的IPO终止通知书,IVD行业IPO成功最后的希望破灭。
2025年1月7日,据深交所公告显示,英科新创和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终止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上市注册程序。
英科新创于2021年6月30日申请创业板IPO,2022年7月14日过会,2022年9月23日提交注册,但提交注册后超过两年仍未获得注册批文,直至2024年12月20日撤回IPO申请,结束长达三年半的IPO之旅。
英科新创成立于 1989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 IVD 企业之一,公司依托传染病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深厚积淀,成功开发出 POCT、酶联免疫、生化等诊断产品技术平台,并形成了以 POCT 及酶联免疫产品为核心,重点发展生物活性原料、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等产品的业务布局。公司产品在临床应用上涵盖了传染病、血型、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标志物、优生优育、药物滥用及免疫疾病等领域。尽管公司在财务上表现不错——从2021年到2023年间,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所增长——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上市。英科新创的经历反映出整个IVD行业面临的困境。过去几年,IVD公司的上市热度大不如前。2021和2022年这两年间有25家IVD企业成功上市,而到了2023年和2024年,这个数字锐减,仿佛进入了资本市场的寒冬期。这表明对于想要上市的IVD企业来说,这条路现在变得更加艰难。近期,英科新创、沃文特等IVD企业前赴后继正式铩羽。与此同时,北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丹娜生物针对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回应,并提交了相关落实措施。首先,丹娜生物在年前成功通过了上市委员会的审核,但被要求进一步完善某些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针对鲎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使用问题,以及公司募资金额与其业务规模之间的匹配度。
其次,丹娜生物的回复展示了其对上市委和市场关注点的高度敏感,并表明了愿意做出相应调整的态度。为符合交易所的要求,该公司决定将原本计划的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削减至1.368亿元。这相较于2020年时向科创板申请IPO时提出的4.08亿元有了显著下降。这种调整反映了企业在面对监管机构反馈时的灵活性。再者,关于鲎血来源的问题,丹娜生物表示将继续依赖从越南进口。虽然没有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但这可能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之一。
图:网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渴望上市的企业而言,如丹娜生物及其他曾撤回申请的企业,它们现在似乎更倾向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实现上市目标。尽管如此,像这样小型且募资额较低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并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大压力,因为该交易所正逐步走向更加市场化和注册制主导的方向,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投资决策则留给市场参与者自行判断。丹娜生物的案例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对IVD行业和生物科技领域上市公司的严格审查。"拼夕夕"的最后一刀能否顺利提现,既取决于丹娜生物应对挑战的能力,也体现了市场对此类企业资本运作的审慎。目前,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而非短期筹资能力。即使成功上市,公司仍需持续证明自身价值以获取市场信任。尽管短期内IVD行业的上市前景看似不明朗,但这并不表示没有机会。适应变化、勇于创新且执行力强的企业终将脱颖而出。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努力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环境,这对所有参与者而言都是积极信号。医疗器械创新网会继续关注这些发展动态。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