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条件: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确保其适合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椎体骨折或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2. 穿刺定位选择穿刺点:通常选择在椎体的侧后方,避开脊髓和神经根。定位:使用X光机(C臂)进行实时影像引导,确定穿刺针准确进入椎体的目标位置。3. 穿刺和置管穿刺:通过皮肤穿刺进入椎体,通常使用细针进行。置管:将导管(通常是一根柔软的导丝)沿着穿刺针路径置入椎体,确保导管位于椎体骨折或病变的中心。4. 注入骨水泥准备骨水泥:通常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骨水泥。注入:通过导管缓慢注入骨水泥,直至椎体骨折区域被充分填充。在注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影像学反馈调整注入量和速度,以避免骨水泥溢出到椎管内或椎体周围。5. 术后处理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疼痛减轻情况、生命体征等。影像复查:术后可能进行X光或CT扫描,以评估骨水泥的分布和椎体稳定性。指导康复:根据患者情况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6. 并发症管理预防: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患者,减少并发症风险。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感染、神经损伤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文章来源于东方医疗器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