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对于比口服药物见效更快的药物注射治疗方式,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它其实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进化历史,从千年前的初步探索,一路跌跌撞撞,直到70多年前,人们才开始能够相对安全地使用这种方式治疗疾病。
事实上,当第一支注射器在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诞生的时候,还没有搭配针头,而且,它的作用也不是把药物注射进体内。早期注射器有证可寻的使用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治疗白内障。9-13世纪的外科医生用中空玻璃管制作了一种注射器,试图通过抽吸的方式,治疗患者眼中的白内障。
其二,也是更主要的,则是用注射器灌肠。早期注射器的材料多是动物膀胱,原理是用压力,把清洗肠道的液体从菊部灌入。
在10世纪的时候,美洲大陆的原住民用动物膀胱和中空的鸟骨,制作了早期的皮下注射器。
但直到17世纪,才初次有人尝试静脉注射试验。然而,都到了这个阶段,人类依然没有一个像样的针头。
1656年3月16日,克里斯多佛·雷恩用动物的膀胱和鹅毛管进行了史上第一次静脉注射。
这个试验是在狗身上进行的。雷恩为了把这根鹅毛管塞到静脉处,用一个尖刀从结扎处切开静脉,让伤口大到可以放进一个这根鹅毛做的针管,然后用动物膀胱向狗的体内注射鸦片酊剂。
这个试验证明了一件事——打针的药效更快。注射治疗走入了大众视野,但是在这个无针年代,空有方法没有道具,让人们不免头秃。
终于,1844年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 · 林德发明了空心金属针。
1853年,亚历山大 · 伍德发明了医用皮下注射器,针头的细度足以刺穿皮肤,有一个细空心针和金属注射器桶。人们从此进入了有针注射的年代,他也被称为现代注射器之父。
但是,注射治疗也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影响最大的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问题,药剂过量。
当时人类对注射治疗还没有药量认知,注射器也没有刻度显示。于是,早期有病人死于药剂注射过量。
在意识到药量问题后,1866年进化后的注射器更方便医生控制用量、观察药物残留。
第二类问题,交叉感染。
早期,人们对针筒和针头的消毒并不彻底,甚至简单用酒精擦拭一下针头,就继续重复使用。这导致了许多交叉感染的悲剧。
为了方便给注射器消毒,1946年,英国生产了全玻璃注射器,实现注射桶、柱塞和针头可以自由互换,这使得注射器可以分部件进行大规模消毒。
但这仍不是最安全的方式,直到1949年,一次性注射器时代来临。
这一年,澳大利亚发明家查尔斯 · 罗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一次性塑料皮下注射器。自此,人们迎来了属于大众的注射治疗时代。
还好先人们足够聪明勤奋,否则,打针就不只是被扎一下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