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注册信息
1、灸法的取穴原则
艾灸治疗是通过对***定腧穴进行艾灸来完成的,作为灸法的临床治疗实施方案,配穴处方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选取适当的腧穴是配穴处方主要内容之***,人体14条经络线上有361个穴位和众多经外奇穴,每个穴位都有***定的特性,其主治功能不尽相同。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掌握取穴的***般原则,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腧穴,为正确拟定灸法处方打下基础。灸疗处方中腧穴的选取,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主,并根据不同证候选取不同腧穴。因此,取穴原则主要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1)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腧穴,这***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便具有近治作用特点提出来的;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为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如:胃痛选中脘;鼻痛选迎香。
(2)远部取穴:
指选取距离疼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人体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远离部位的病证。远部取穴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具体取穴时即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也可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如:上牙痛选内庭;下牙痛选合谷。
(3)辩证对症选穴:
又称对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而选取腧穴,这***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如;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2、灸法的顺序
临床上***般按照先上部后下部、先阳部后阴部(中医认为背
部为阳,胸部为阴)、先头后肢、时间先短后长、温度先底后高。
3、灸法的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并有发热者禁灸。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禁灸。
(4)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4、灸的过程及灸后的注意事项
灸的过程中或灸后有身体不适感,轻者如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打呵欠等现象,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夏日炎热,则凉爽之时灸比如在早晨灸,但要避风。天凉时用灸,要注意保温,比如在灸后背穴位时,可将上衣反穿即:衣服的前面朝后,灸后背上边的穴位,扣上下边的纽扣,灸下边的穴则扣上边的纽扣。在每次时就结束时,特别是治外感证,不要立即将灸罐拿开,使施灸面的温度骤减,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因此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5、禁灸的穴位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包括晴明、素髎、人迎、委中、攒竹、瞳子髎。
6、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
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包括:合谷、缺盆、天枢、少泽、昆仑、至阴、肩井、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