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 12 导联心电图检测,患者需在检查床上躺卧,医护人员耗费大量时间连接电极片,过程繁琐,患者体验不佳。12 导联智能心电衣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图片来源善行医疗
心内科门诊:提高门诊诊断效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心内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多样且复杂,传统心电图检查受时间限制,对于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隐匿性心肌缺血等病症,极易出现漏诊。如果病人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就需要患者解开上衣,仔细擦拭胸部皮肤,再逐一粘贴 12 个电极片,整个过程耗时 10 多分钟,患者常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感到不适,病人配合度较低。
现在,有了智能心电衣,患者只需穿上这件类似背心的设备,轻松调整位置,就能够采集 12 导联心电数据,穿戴不超过5分钟。导联线内置、衣物舒适透气、洗澡可脱,不影响患者外出穿戴的不便和日常活动,提高患者依从性。
图片来源善行医疗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24小时心电数据将同步至医生电脑,结合AI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在下次复诊前,患者可自行脱下心电衣交还。极大提高门诊诊断效率与准确性,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医院病房:医护人员守护的得力助手
病房内,心脏疾病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持续、可靠的心电监护。12 导联智能心电衣成为医护人员守护患者健康的得力助手。
以往,护士需要时刻关注住院病人身上错综复杂的导联线,频繁检查电极片是否松动,生怕影响心电监测的准确性。如今,患者穿上 12 导联智能心电衣,持续、稳定的心电监测得以实现。
图片来源善行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初期病情变化迅速,心电衣可实时监测心肌缺血区域的动态演变,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评估血管再通效果提供关键信息;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其能够精准捕捉到短暂、偶发的异常心律,为后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甚至是介入治疗时机的确定提供详实数据支撑。
医护人员通过床旁监测或远程监控系统,可随时查看患者心电数据,及时发现病情恶化迹象,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心脏康复病房:患者科学康复的伙伴
心脏康复对于心脏病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心脏康复中心,患者的康复进程需要精准监测。以前,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极为不便,导联线的束缚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现在,智能心电衣让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能够自由活动。
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康复活动时,身着心电衣,其心脏电活动被实时反馈至康复治疗师的监控设备。治疗师依据心电数据中的心率变化、ST 段改变等关键指标,实时评估患者心脏对运动的耐受程度,及时调整运动强度与节奏。
例如,当患者运动中心率过快或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 ST 段压低时,治疗师可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暂停训练,避免因运动不当给心脏造成额外负担,确保康复训练安全、有效地进行。借助智能心电衣的长期监测数据,治疗师还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助力患者逐步恢复心脏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12 导联智能心电衣凭借其便捷性、实时性与精准性,在医院心内科门诊、病房及心脏康复中心等不同场景中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心脏疾病诊疗与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推动现代心脏医疗向更加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