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这是印制在药品包装盒上的20位唯一代码,在包装盒侧面可见,写有「追溯码」的字样。这项由医保部门重点推进的追溯机制,通过唯一性编码技术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监控——每个追溯码对应单盒药品仅允许存在一次合法销售记录,任何重复扫码行为都将触发预警,为识别假药、回流药及违规串换药品提供关键依据。
自2024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开展了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工作,并取得显著进展。截至到2025年1月16日,全国已累计归集追溯码共158.06亿条,全国定点医药机构接入88.09万家,接入率达94.7%。
该体系通过采集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数据,构建起覆盖定点医疗机构的智能监控网络。如今,普通消费者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的专用通道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追溯手中药品的完整流通轨迹,获取详细的药品销售信息。
具体查询方法来看下方攻略:
第一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第二步:在药品信息查询页面,可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查询。查询的结果将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出现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还未出现,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可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来源: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二是「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确为本人购买的,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三是「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四是「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不过,如果使用医保部门以外的软件或APP扫描药品追溯码,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该药品的医保销售结算信息,则不适用于本文的方法和结论。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