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镜百科知识
膀胱镜(Cystoscope)是一种用于直接观察膀胱和尿道内部结构的内窥镜设备,属于泌尿外科核心诊疗工具。通过膀胱镜,医生可直观检查膀胱黏膜病变、取活检、治疗结石或肿瘤,并完成微创手术操作。其应用范围涵盖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是泌尿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结构与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
硬性膀胱镜:由柱状透镜组和光源接口构成,视角70°–120°(分观察镜和操作镜)。
软性膀胱镜:采用光纤束传导图像,镜体可弯曲,适合复杂解剖路径。
镜鞘:中空金属管,提供进入尿道的通道,直径通常为16–24 Fr(成人)。
闭孔器:插入镜鞘前端,辅助无创进入膀胱,拔出后留出操作通道。
光学系统:
附属器械:活检钳、碎石钳、电极(电灼/激光)、异物取出器等。
成像原理
光学镜:目镜直接观察或连接摄像头转为电子信号。
电子镜:前端配备CCD/CMOS传感器,高清数字化成像(如电子膀胱镜)。
光源:冷光源(LED或氙灯)通过光纤导入,照亮膀胱腔。
图像传输:
二、设备类型
硬性膀胱镜
优势:操作通道大(可同时使用多种器械),图像清晰,耐用性强。
局限:患者不适感明显,需截石位,对尿道狭窄者不适用。
用途: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结石碎石、前列腺手术等。
软性膀胱镜(可弯曲膀胱镜)
优势:镜体柔软,患者痛苦小,可坐位或仰卧位检查,适应尿道弯曲。
局限:操作通道小(仅1–2个),器械功能受限。
用途:诊断性检查、上尿路逆行插管、膀胱颈或憩室探查。
一次性膀胱镜
特点:无菌包装,避免交叉感染,适用于门诊或紧急场景。
局限:成本较高,功能简化(多用于诊断)。
三、临床应用
诊断适应症
血尿(尤其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因排查。
膀胱肿瘤、结石、异物、憩室的直接观察与活检。
反复尿路感染或排尿困难(如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狭窄)。
尿动力学检查前的解剖评估。
治疗适应症
微创手术:膀胱肿瘤电切、结石激光碎石、前列腺增生消融。
异物取出:导尿管碎片、缝线残留等。
支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放置或更换。
注射治疗:膀胱内药物(如肉毒素)或止血剂注射。
四、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排空膀胱,局部麻醉(表面麻醉或骶麻)或全麻(手术需)。
器械消毒:硬镜需高温高压灭菌,软镜使用低温等离子或化学浸泡。
灌注液:生理盐水或灭菌水(低压灌注,压力<80 cmH₂O)。
检查步骤
体位:截石位(硬镜)或平卧位(软镜)。
插入镜鞘:润滑后轻柔导入尿道,避免暴力损伤。
系统观察:按顺序检查尿道、膀胱颈、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顶部及侧壁。
病变处理:取活检、碎石或电灼止血。
退出与记录:缓慢撤镜,记录病变位置、大小及影像资料。
五、禁忌症与并发症
禁忌症
急性尿道炎或膀胱炎(感染扩散风险)。
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
尿道严重狭窄或闭锁(需先行扩张)。
妊娠(相对禁忌,必要时可谨慎操作)。
常见并发症
感染:尿路感染或败血症(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
出血:黏膜损伤或活检后血尿,多为一过性。
尿道损伤:假道形成或穿孔(操作粗暴导致)。
膀胱穿孔:罕见,多见于电切手术中。
六、维护与保养
清洁消毒
硬镜:术后立即冲洗管道,超声清洗,高温高压灭菌(135°C,3分钟)。
软镜:酶洗→冲洗→酒精浸泡→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灭菌。
电子部件:避免浸泡,使用防水保护套。
日常检查
镜体弯曲性能测试(软镜),防止光纤断裂。
光源亮度校准,确保成像清晰。
器械通道通畅性检查,防止堵塞。
七、常见品牌与选购建议
国际品牌:
奥林巴斯(Olympus):高清电子膀胱镜,兼容窄带成像(NBI)技术。
史托斯(Storz):硬镜系统耐用性强,适配多种手术器械。
狼牌(Wolf):性价比高,适合基层医院。
国产品牌:上海澳华、沈阳沈大、杭州好克光电。
选购要点:
根据科室需求选择硬镜或软镜(如泌尿外科手术需硬镜+电切系统)。
关注成像质量(分辨率≥1080p)、光源稳定性及器械兼容性。
一次性膀胱镜适合感染防控要求高的场景。
八、技术发展趋势
超细径设计:直径<14 Fr,减少患者不适(如儿童膀胱镜)。
增强现实(AR)导航:结合CT/MRI影像实时标记病变位置。
激光整合:铥激光或钬激光直接经膀胱镜碎石/切除肿瘤。
AI辅助诊断:自动识别黏膜异常(如早期癌变、白斑)。
一次性电子镜普及:降低成本,推动门诊快速检查。
总结:膀胱镜作为泌尿外科的“黄金眼”,实现了膀胱疾病从诊断到微创治疗的全链条覆盖。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规范,结合患者解剖特点选择镜型,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未来,随着微型化、智能化和多模态技术的融合,膀胱镜将进一步提升诊疗精准度与患者舒适度。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