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慕 - 专业医疗器械服务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人事招聘 关于聚慕
400-901-5099
全部商品分类
十一批国采前,集采规则变化前瞻
发布时间:2025-03-27 09:14:30

最近关于药品价格的事情非常多:那边价格治理进入深水区,线上线下比价如火如荼,这边集采也有一些信息传出,某企业因为质检没过关,又被取消了中选资格。刚刚结束的大会上,"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成为了今后全国从上到下开展集采的"指导思想",依据此,业内传出集采有关部门要开一场关于优化集采政策的会议。根据业内"传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笔者对此一一简析,如下:

一、鼓励原研配备,医院考核中不再强制中选品种的量,鼓励买到原研药。

今年一月,国家局在某个调研场合中,再次书面表示:"集采协议量一般在医疗机构报量的60%-80%,剩余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拟采购品牌,无'一刀切'不允许采购使用'进口原研药'的制度安排"。话虽这样说,作为圈内人士来看的话,只要完成了协议量,其它的量仍然是可以用原研的。但是如果不再强制中选品种的量,那么也就意味着量没有了保证,没有了保证的量,谁还会去以价换量呢?用流行的话说,带量采购的实质难道不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二、未来集采选品种时,更多考虑已充分竞争的品种,市场太小或竞争不充分的先不采。

本身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品种也没有进入国采,现在每批国采的门槛已经是层层加码,到了7家的起步线。但市场太小的品种不进入集采,相信大家是充分拥护支持的,毕竟市场培育是需要一个阶段性过程的,如果市场还没有做起来,就直接用降价把市场的结构给调整了,也不符合这么多真金白银去做一致性评价企业的预期。以量换价,首先量要对得起价格。另外,放水养鱼,多养大鱼,并形成涌动的蓄水池,才能让市场永不枯竭。

三、投标企业限制,刚拿B证的企业控制投标。

为保障集采药品的质量,将对投标企业进行限制,特别是刚拿B证的企业。这一措施将有助于筛选出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药品企业,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集采药品的质量。本身B证企业就是一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其核心职能在于药品研发、市场布局及销售渠道管理,而将实际生产环节委托给具备生产资质的C证企业完成,但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的二道贩子,买进买出只图快钱,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背离了B证本身应该具有的内涵。所以,继续严格控制B证的政策,只能说,是这些B证公司自己作的,谁也怨不得。

四、探索按厂牌报量,可能不再选省。

目前国采的政策是,选择区域第一顺位企业优先在供应地区中选择1个地区。优先选择完毕后,从第一顺位企业开始,所有拟中选企业按顺位依次交替确认剩余地区,每个拟中选企业每次选择1个地区,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地区选择确认完毕。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场格局相对清晰,每个地区确保独家中选。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关区域的中选药品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且干扰临床患者用药习惯,并且对一线处方权有所制约,面且,区域独家中选,并不有利于市场持续竞争,有造成区域垄断之嫌。因此,笔者早在两年多以前,就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过相关建议,即相关产品各企业中选后,组织方将中选的采购量依据中标顺位按比例划分给相关企业,允许多家企业同时中选。但按厂牌报量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又会把工作重心直接锁定医疗机构,对于那些光脚降幅最大的企业,由于之前市场基本上没有多太的销售,中选后,可能会面临医院开发的难关。另外,对于一个省多家厂牌中选的局面,医疗机构如何平衡选择使用?这需要规则制定者多听听一线医生的呼声与诉求,多方面统筹考虑。

五、支付标准政策替代接续

支付标准政策如果能够替代接续的话,前提是国采方案已经足够成熟了,但从前几批国采来看,每一次地方国采的接续,仍然有企业的品种降幅相当的惊人。支付标准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充分挖掘出药品价格的真正面目,包括现在正在开展的价格治理,也是同样的逻辑,如果价格不真实,贸然用支付标准替代接续,恐怕效果不一定会达到预期。

无论如何,新一批的国采,规则再调整、再升级,已成必然趋势,控费的实质是一种平衡,如何让平衡的政策达到各方满意,新一批的国采,能够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答案,不妨拭目以待。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找货 · 告诉我们您想要找什么商品?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
* 商品名称:
* 您想了解:
  • 商品资料
  • 货期
  • 价格
  • 安调
  • 其他
* 手机号码:
*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