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慕 - 专业医疗器械服务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人事招聘 关于聚慕
400-901-5099
全部商品分类
打破“双十定律”,放眼海外市场
发布时间:2025-01-06 09:08:24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2024年达成“7+15”成绩单,上海创新药械获批上市数量全国领先

打破“双十定律”,放眼海外市场

本报记者 俞陶然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海共有7款I类新药、15款三类医疗器械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市科委介绍,上海去年发布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体系化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推进沪产创新药械产品海外上市,在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进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联影智能联席首席执行官周翔介绍,2017年,联影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联影智能,抢先进入“人工智能+医疗”赛道,如今已推出100多个AI应用。在联影集团从预防到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布局里,AI正在全面融入各项业务。

生物全降解可吸收心脏支架“火鹮”也是超前布局的成果。早在2009年,微创集团就启动了可吸收支架研发,历经10年科技攻关和5年临床随访,终于推向市场。目前,“火鹮”已在全国29个省份挂网成功,25家医院开展了手术,将可吸收支架植入近百名患者体内。

微创首席技术官张劼解释,现有的心脏支架基本都由金属制成,会永久存留在患者体内,短期内可支撑病变血管、中长期又能在人体内完全降解的可吸收支架,被业界视作“心脏支架科技的未来”。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靶病变失败率这个评估支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重要指标上,“火鹮”3年随访靶病变失败率仅为3.5%,呈现出比永久性金属支架更优的趋势。

创新药械“出海”取得突破

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仅瞄准国内市场,还放眼更大的海外市场。《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本市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药械产品出口额超过500亿元,海外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

去年在国内上市的氟泽雷塞片,未来有望进入美国、欧盟和全球新兴市场。吕强介绍,劲方医药与默克公司合作,已在欧洲数十家研究机构完成一项“氟泽雷塞+西妥昔单抗”一线联合疗法Ⅱ期临床试验,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目前,临床试验数据已提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在美国申请启动Ⅲ 期临床试验。

此外,凭借在中国开展的单药临床试验数据,劲方医药已获批在美国开展一项Ⅲ期临床试验,将氟泽雷塞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上海创新医疗器械的“出海”去年也取得突破。“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出联影集团拥抱AI变革后的海外进展。”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说,美国FDA和欧盟MDR(医疗器械法规)对医疗AI产品的审评非常严格,在FDA公布的已获监管授权的AI/ML(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医疗设备清单中,联影医疗共有21款设备获批,位列中国品牌第一。联影智能开发的十余款AI应用也已获FDA批准和欧盟CE认证。

去年11月,摩洛哥外科医生尤尼斯·阿哈拉尔在上海使用“图迈”机器人,为远在摩洛哥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刷新了远程人体手术的世界纪录。“图迈”由微创集团研发,是一款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去年5月,它获得欧盟CE认证,成为亚洲唯一进入欧盟市场的腔镜手术机器人。8月,它获得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批准上市,又打开了南美市场。

除了手术机器人领域,微创集团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多款产品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医院;在主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系列产品在40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临床应用,并通过组织医生培训,向海外输出了“中国智造”和临床经验。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找货 · 告诉我们您想要找什么商品?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
* 商品名称:
* 您想了解:
  • 商品资料
  • 货期
  • 价格
  • 安调
  • 其他
* 手机号码:
*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