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分析形势、规范操作、提前布局,有感于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的两则案例通报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接连两日发布两则案例通报。
第一案例:拉人"住院"还能拿好处费?--异常高住院率背后的故事(一)
第二案例:一年住院16次近200天?--异常高住院率背后的故事(二)
短短时间,阅读量都是10万+,转发量都5000+,评论一边倒的要求严惩这些医疗机构。
这两则案例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可以查看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官网。
值得关注的地方如下:
1、无论是对四川省自贡市、达州市还是对重庆市的合川区、开州区的专项医保检查,都是通过国家医保局大数据分析显示,这些地方群众住院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个别医院患者住院率畸高,极其反常。I才进行的专项检查,而且检查结果发现,一些医院通过给予现金等方式,拉拢参保人虚假住院,有的明码标价拉人住院骗保,每拉1人付费300元,有的包吃包住、减免费用,诱导不需要住院的参保人住院骗保。涉事医疗机构与本不需要住院的参保人合谋,虚构诊疗服务、伪造诊断报告、冒用医生名义,骗取医保基金,导致区域性住院率异常增高。
充分说明在目前大数据管理下,任何异常举动都无处遁形,只是看定点医疗机构过分不过分,医保局想不想检查的问题。2025年居民医保每人400元,而当下经济如此,基层民众缴纳医保的积极性和可能性都需要考量,如果再让医保资金大量的被套取或浪费,与情与理都很难说得过去,所以医保监管的力度只会增大,短时间不会放宽。
所以,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要认清目前医保监管的形势,认真自查自纠本机构的问题,主动整改,避免成为出头之鸟,成为被惩罚的对象,后悔晚矣。
2、此两则案例的通报,将患者名字、医护人员名字、甚至无证医护人员的名字都给予通报,这在以前的通报中,是很少的。这给所有医护人员提个醒,医师本人应该对自己的执业负责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别再想着在医疗机构内执业,一切问题都应该由医疗机构来处理承担了。
最为关键的是,医保局还启动了行政处罚程序,将问题线索移送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处置。不仅面临吊销证件的可能,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理。
3、以前各定点医疗机构比较推崇的中医类项目和康复类项目,需要再次做出审慎的评估了,不是说不能做,一定要合理合情的做了。
并且要十分注意医师资质、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康复技师资质等等,这需要真正的做到依法执业。否则能可能是无证行医罪,或有刑事之虑。或了一点工资收入,去碰刑法的红线,代价有点高啊。
4、要正确认识编制床位和开放床位的关系,不是想开多少床位就开多少床位的时代了,一是要及时调整申请编制床位数,以适应医院的发展。二是应将开放床位及时向卫健管理部门报备,同时,要适配开放床位所需要的医务人员,以基本达到标准为目标。
5、定点医疗机构应重点关注耗材的进销存,别觉得耗材从管理到使用都是自己机构的事,医保审计一下进销存,分分钟就能找到猫腻,而且连解释的余地都没有。
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一定要认清当下医保监管的形势,分析当下医保资金面临的压力,想想民众的看法,要真正学懂弄通医保政策及规范使用医保资金,做好医保版临床路径,做好真正意义上降本增效,用微薄的利润来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民营医疗机构更应该提前布局,挖掘医疗机构内部潜力,做出一些非医保支付的病区或病种,以独特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取自费病人的青睐。要研究医疗商业保险的内容,以满足高端患者的需求。让自费病人做为医疗机构利润来源的有效补充,以保证医疗机构能够正常经营运转。
(文章来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