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有关文件,启动了新一轮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而SPD系统可实现对流通全过程追溯,增强流通环节透明度,一度被认为是解决医疗腐败的一种有效路径。
但随着越来越多医院SPD项目因监管缺失的问题被通报,与其核心理念精细化管理背道而驰,被当做反腐"利器"的SPD项目,也开始引起多方监管的注意。
· 7月3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医用耗材(含试剂)、药材智慧供应链(SPD)服务及集中配送项目废标公告》,由于递交响应文件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本项目废标。
· 8月9日,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用耗材智能化管理平台及院内配送服务(SPD)项目,因同样原因终止采购。
还有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安宁市医疗医共体以及文山市紧密型医共体等纷纷终止SPD项目。
新型SPD模式异军突起
在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76%,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约为5.5%,预计2025年规模有望达135亿元,SPD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在高速增长的SPD市场中,目前87%的SPD项目由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华润、国药等)运营,其中又以全国性商业公司和地方区域龙头公司为主。
在此之下,我们看到两条极端的路线。一边是大型企业"一路高歌",包揽数家医院未来3-5年的耗材采购配送市场;一边是中小企业、经销商失去竞争力,无缘大批项目的争夺…
然而,商业公司集物资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同时掌握供应与采购业务,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内控风险制造方,可能会使院方采购自主性受影响、采购业务被绑架,管理角色被弱化。这也导致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心,SPD模式下医疗器械商业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成非公平商业竞争。
大批医院SPD项目被"透视"
· 山西省药监局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通报中,多家医院因就因在耗材SPD下充当甩手掌柜,监管缺失的问题被通报;
·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发布《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该院耗材SPD项目中涉及"统方"问题。
· 安徽省审计厅发布《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SPD服务跟踪审计 助力耗材精细化管理》指出在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SPD服务审计中,发现存在核算逻辑有漏洞、功能应用效果不佳、系统账表差异、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 赤壁市审计局在三级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也强调SPD医用耗材管控,通过审查招标、票据、库存等,助力耗材管理精细化
不可否认,在DRG/DIP付费改革等政策的强力驱动下,SPD模式以其精细化管理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大三甲医院的优选路径。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SPD项目所暴露出的漏洞,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制度执行、数据监管及运营效率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尽快解决。否则,以精细化管理为傲的SPD,同样有可能异化为新型'垄断'隐患。
(文章来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