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慕 - 专业医疗器械服务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人事招聘 关于聚慕
400-901-5099
全部商品分类
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新标准或即将发布!增加“人工智能”要求
发布时间:2024-05-31 09:44:34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符合互联网诊疗、智慧医联体等新业态趋势,探索运用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医疗质量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24年5月28日在北京市召开主题为“融智慧、强质量、助发展”的智慧医院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大会。(以下所有内容均为大会现场材料形成,所有内容均以国家公布的标准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750.png

(大会现场)

从现场会议介绍来看,新标准修订历程历时一年,从2023年到2024年。具体从2023年4月1日,启动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修订工作,2023年4月2-8日,在广泛征求医院、行业专家建议+历年审核常见问题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了26次标准修订会。

从大会现场来看,开始对2022年和2023年医院信息化投入做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数据来自大会现场PPT材料):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810.png

2023年全国医院信息部门平均人数7.68人,平均每名信息化人员服务床位数为69.28张;二级医院平均信息部门人数4.17人,平均每名信息化人员服务床位数为71.68张;三级医院平均信息部门人数14.71人,平均每名信息化人员服务床位数为68.4张。

新标准对指标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具体包括取消部分低级别过度;取消重复工作,提升标准实用性;语言做到统一、严谨和免疑;指标总数从779项减少到754项;数据质量抽检,不用准备全部SQL,工作量约降低50-70%;增加了选择自由度,最低过级条目数量由总数70%降低为50%左右。

级别设置为1-8级,不再保留0级,具体等级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843.png

评价内容和角色做了调整,有删除,有新增、有调整也有删除。首先新增了2个角色,名称调整2个角色,角色总数调整为12项;其次新增项目8项,合并减少6项,删除3项,项目总数调整为38项。具体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901.png

增加的2个角色,包括医疗管理和电子病历安全。

医疗管理要求包括医疗质控、护理质控、准入与职权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和感控管理等。强化安全管理,细化不同层面安全职责,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人防”,安全技术体系强化“物防”“技防”,业务连续与灾备,要求强化运维支持,保证业务运行。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937.png

调整后,新的评价指标合计752项,新增282项,调整253项,保留220项,删除308项(其中:合并198项)。其中1级22项,2级46项,三级79项,4级106项,5级151项,6级156项,7级106项,8级75项。

另外增加了电子病历安全角色,形成信息基础与电子病历安全协同防护,从国家行业要求、国际安全格局以及医疗信息化、业务与安全四个维度阐述电子病历安全的必要性。

新标准对功能进行了合并。突出了重点,具体包括(门诊、病房)检验、检查申请合并为(门急诊、病房)检验检查申请,(门诊、病房)检验检查报告合并为(门急诊、病房)报告查阅,血液准备和配血与用血合并为血液管理,门诊药品调剂与住院药房管理并为药事管理。

新标准参照了《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等要求,新增要求68项,占比9.0%。比如包括面向医师、护士的药品分类管理、自备药管理、会诊、外检、危急值、不良事件、院内感染等等;面向手术管理的分级分类管理、新技术管理、手术核查、手术转运等;面向用血的特殊血型管理、特殊用血管理、用血过程管理;面向病案管理的互联网病历管理、病案归档管理等。

新标准对区域协同提出了要求。按照国家整体政策要求,从5级开始要求区域数据的使用,涉及55项,占比7%。5级开始强调区域数据的查询,6级和7级都强调区域数据的利用,8级强调区域数据的健康和自采管理。

新标准对闭环管理进一步完善,对22个闭环场景进行了明确的要求。统一句式为:“支持......闭环管理,能够实时掌握......各环节的状态,包括......。” 具体包括了医嘱闭环、检查记录闭环、检验过程闭环、药品使用闭环、会诊闭环、不良事件闭环、治疗过程闭环等。

新标准增加了中医、中药的要求,增加32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分类、汤药机读标签、煎药相关要求;知识库:行十八反、十九畏、中医禁忌症等的检查;中医治疗:中医临床路径、针灸、穴位等要求;中医病历: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四诊信息等结构化内容;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护理记录:调护执行记录。

新标准增加“人工智能”要求。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如方案推荐、辅助判断、病历辅助生成、病历内涵质控,以及数字疗法,如院后诊疗方案、自采数据形成治疗计划。其中“智慧语音对话”将调整到新版《智慧服务》标准中。

新标准增加“医体融合”及“临床营养”要求。从智慧医疗7级开始,新增10项评价内容,包括病房医师和门诊医师的运动处方开立支持,处方共享、多方协同支持,运动处方库;一般治疗记录的运动处方,干预管理,可穿戴设备接入、数据库以及药事管理的食物过敏、知识库,营养调剂等。

新标准调整了集成描述。如在医院中能统一管理调整为在医院中能够集成管理,并统一展示;有全院统一管理机制调整为有全院集成管理机制。

新标准增加了“国产化替代”要求。考虑信创趋势,增加了OFD、信创等要求,合计7项,占比0.9%。OFD对于文本、图像混合存储支持较好,时间源增加北斗要求,加密要求使用国密算法。

新标准增加“易用性”要求。对实现方式增加35项易用性要求,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直接同屏显示,二是颜色标记,三是实时给出提示。

新标准对重点要求内容对应的级别重新规定。考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部分高级别功能下移。中级逻辑检查,包括姓名、诊断、年龄等检查条件,全部调整为5级;安全要求重要从5-6级降为3-4级,增加消防、等保的基础要求,增加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的要求。

评价维度从原来的4个维度调整为5个维度,包括唯一性、完整性、合规性、同一性、时效性。唯一性主要考察关键记录标识是否唯一,杜绝记录重复导致的运行错误,杜绝出现患者“张冠李戴”;完整性主要考察就字段是否完整,记录内容是否完整,考察系统设计是否合规,考察数据记录是否足以支持医疗质量管理;合规性(统一字典、数据逻辑、时间逻辑)主要考察是否具备全院统一字典,数据存储格式是否正确,逻辑关系是够正确,考察系统内部逻辑是否合理,统一字典、格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存储数据逻辑是否合理,如时间;同一性主要考察同名字段定义是否同一,项目对象是否可对照,考察系统间数据集成程度,避免数据定义混乱;时效性,主要考察数据同步是否及时,考察系统间数据同步时间,流程是否顺畅。

新标准对评价思路进行了设计,采用分值计算方式。充分考虑各个医疗机构业务特点,不强制要求“基本项”。全部评价内容,按照检查条目给出初始分值,分为5分、3分、1分。5分为关键功能,系统核心功能或医疗质量管理重点要求项目,3分为推荐功能,鼓励建设或技术趋势项目,1分为可选功能,为选择建设项目。首先按照角色分别评价对应级别是否通过,累计各个角色分值,得分大于总分80%即为通过。

微信图片_20240530133957.png

新标准对功能评价做了修订。以往各类评价中发现,重要指标无法统计、迎检应用制约了医疗质量提升,为此,评价中将数据质量、有效应用均作为“单项否决项”。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找货 · 告诉我们您想要找什么商品?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
* 商品名称:
* 您想了解:
  • 商品资料
  • 货期
  • 价格
  • 安调
  • 其他
* 手机号码:
*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