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迅速部署,各县区级以上疫情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了“PCR实验室”,使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短期内大跨步提升,有效缩短了“全民检测时间”,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CR实验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进入“后疫情时期”,大批量建设的PCR实验室(三甲医院除外)将面临“无事可做”,入不敷出,亏本运营”的尴尬局面,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如何生存成了考验医院决策者、检验科管理者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代理商的一个投资新机遇。
那么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我们的PCR实验室该如何更好的发展呢?
01
开展新项目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分子诊断既可以解决检测周转时间,减少PCR实验室空置问题。2022年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并且将药物基因组学检测(MTHFR C677T、HLA B*5801、APOE、ALDH2、CYP2C19、UGT1A1)纳入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必备检验项目清单。
2023年上海核酸检测类限制性医疗技术正式目录清单近期再次更新,本次共计增加6个新项目,其中,包括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基因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CYP2C9*3基因检测、ALDH2基因检测、SCL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等药物基因组学检测项目。
除此之外,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发布了《个体化用药遗传咨询指南》,更加说明了药物基因组学检测项目对于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在临床开展的必要性!
同时,全国大部分省份具有药物基因检测明确的收费编码,部分省份已经可以医保报销,未来全国会有更多城市将药物基因检测纳入医保,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
部分省份收费编码和是否纳入医保:
02
科研平台
检验科是全院数据最为集中的地方,无论是临床型科研,还是基础性研究都少不了实验室数据支撑,如果文章中加上分子水平的检测,瞬间让课题显得“高大上”。因此,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考虑将闲置的PCR实验室打造成科研实验室工作平台。而能否将PCR实验室打造成医院的一个科研平台,主要取决于医院领导对实验室的定位、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科研实际需要。
03
第三方检验
疫情后,一些基层公立医院若开展分子检测项目,样本量太少不如与第三方检验中心合作,将样本送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选择将临床样本外送至第三方检验所进行检测无疑成为了最佳选择。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