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先瑞达医疗-B发布公告:波士顿科学将发起部分要约,收购公司最多不超过65%股份的多数股权,该交易现金对价约为5.23亿美元。
部分要约项下的要约价为20港元每股,相较12月9日收盘价15.2港元每股溢价约31.6%。截至12月12日收盘,先瑞达医疗报收17.08港元,市值为53.53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先瑞达医疗去年8月份在港股IPO上市,发行价为23.8港元,募资16.3亿港元。也就是说,基石及IPO投资者如果中途未能坚定持有并加仓,大概率是仍处于浮亏状态或者亏损出局。
这笔交易,对于未来的18A创新器械公司投资有着十足的参考意义。
1、波士顿科学为什么要收购先瑞达?
外周血管介入赛道,正在成为医械巨头们关注可能的新增长极。
单单以国内市场而言,市场规模曾经最大的冠脉介入,支架产品被集采打到“地板价”;主动脉介入市场不够大,且市场渗透率、国产替代率向上空间;神经介入发展虽仍在早期,过于内卷的环境导致集采大棒过快的提上日程。
波士顿科学近几年吃到了外周介入布局的甜头,板块成为公司稳健的业绩增长极之一。
● 2019年,波士顿科学外周介入及血管外科收入13.93亿美元,增速为10.4%。
● 2020年,波士顿科学外周介入业务逆势增长,营收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营收中占比达到15.9%。
● 2022年上半年,波士顿科学营收9.43亿美元,同比+4.1%;全年度营收30.38亿美元(含收购扰动),同比+32.2%;
不过以后视镜思维来看,波士顿科学收购先瑞达实则并不意外,近年来波科在投资&并购层面动作频频,先后在外周领域收购了拜耳的介入部门、英国BTG医疗保健公司、Obsidio公司。
从产品布局差异化角度审视,波士顿科学收购先瑞达具备很大的互补性,尤其在中国市场。
以双方在中国获批的产品为例,波士顿科学外周动脉介入领域有支架系统和外周切割球囊两大类产品,先瑞达医疗的两款核心产品为外周药物球囊(切割球囊是对血管内斑块、内膜进行切割,以便于更好的使球囊打开,药物球囊则是使球囊表面药物直接接触内管内壁);静脉介入领域,先瑞达医疗在今年迎来产品收获期,其静脉射频消融系统是国内首个获批产品,且外周血栓抽吸系统同样是首个国产获批产品。
2、先瑞达,在中国市场一骑绝尘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先瑞达医疗在国内外周介入领域的领先地位。
先瑞达医疗首个用于治疗SFA/PPA病变的膝上DCB产品DhaliaT早在2014年获得CE认证,2016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足足比“第二名同类产品”的心脉医疗早了4年。
目前,国内SFA/PPA DCB获批产品的主要厂商有心脉医疗、美敦力和归创通桥。由于先瑞达的产品早在2016年获批,不少人担心后来者的迭代产品对其市场造成冲击,从已知的临床数据上看,国产心脉和归创的产品可能最多也就是先瑞达的me-too。
这一点实质上从市场份额就能明显感觉到先瑞达医疗的先发优势,2020年国内外周SFA/PPA DCB介入产品市场先瑞达占据了86.9%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国产厂商。
另一款国内独家产品是2020年12月获批的膝下BTK DCB产品LitosTM,据招股书显示,由于国内无同类产品处于临床,先瑞达在该产品领域的先发优势可能将持续3-4年以上。
随着外周抽吸导管、射频消融、外周支撑导管在今年获批,先瑞达医疗形成了一套涵盖外周动脉+外周静脉疾病领域的商业化产品管线,解除了部分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先瑞达医疗作为港股的18A生物科技公司,其商业化能力也经常被拿来与对手心脉医疗进行比较,销售人员&经销商数量规模存在一定的对比劣势,相信在波科入主公司后,销售短板将被进一步被弥补或得到加强。
3、大浪淘金:港股未盈利器械估值将迎来修复?
波科与先瑞达的联姻,对于港股创新医疗器械板块市场信心修复是一个重大提振,但并不意味着会出现板块的集体行情。
要厘清的是,先瑞达医疗并不是“幸运儿”。
2019-2021年,先瑞达医疗分别录得1.25亿、1.93亿、3.04亿的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达到55.9%;同时,先瑞达是首个取得盈利的18A器械公司,2021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0.42亿元人民币。
纵观港股的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创新器械公司,普遍不具备成熟的商业化能力。在一份统计“2021年生物科技-B主营收入top15”的榜单中,虽然器械公司占据了超过半数席位,但营收大于3亿的公司,仅有先瑞达医疗和启明医疗。
尽管榜单中不少公司均拥有10亿港元以上的现金储备,但现金与商业化不成等号,更多需要关注管线产品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商业推广的进展。
结语:未来,终将会有18A器械公司跟随着先瑞达医疗脱颖而出,但也只会是少数。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