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都有很大改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不断增加。家用医疗器械因此应运而生。
一些家用血压计、理疗仪、血糖仪、按摩器等家用医疗器械走进了千家万户,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日常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然而,10月10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家用医疗器械常常会出现“失灵”情况,除患者使用不当和产品质量问题外,医疗器械的长期使用也会产生误差,存在一定健康隐患。
今年63岁的孙阿姨患高血压已有6年,自患病后,她每天时刻关注自己的病情发展,不仅严格控制饮食,还每天按时吃降压药,每周定期到医院检查。心疼妈妈每周往返医院的儿子于两年前给孙阿姨买了个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自那以后,孙阿姨便在家自己测血压,很少去医院。孙阿姨介绍,电子血压计使用很方便,戴在手臂上就能测。可最近一段时间,孙阿姨经常感觉头晕,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低压90,高压160,即使服用了降压药,病情仍不见好转。随后,她到医院检查发现,高压竟高达210,这时,孙阿姨才发现家里的血压计存在误差。她很是疑惑,“我买的是最贵最好的血压计,且都是按说明书使用的,测出的数据怎么会差这么大。”
无独有偶,家住市城区扶贫小区的陈阿姨患糖尿病4年,自患病后,她就买了台进口血糖仪,每天在家自测血糖。谁知,上周她在外出逛街时突然晕了过去,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得知是因为血糖偏高引起晕倒后,陈阿姨一头雾水,她说:“最近我一直感觉浑身无力,因为担心血糖高,所以天天饭前饭后都要用血糖仪测一下,每次结果显示都很正常,注射胰岛素也很规律,没想到来医院一测竟然高达27.2。”随后,陈阿姨将家里的血糖仪带到医院再次尝试,这才发现,自家的家用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医院的检查结果有很大差异。
对此,在市城区红十字会博爱医院工作的郭鸿大夫表示,像孙阿姨、陈阿姨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家用医疗器械固然比较方便,但不可过度依赖,只能作为辅助监测工具。”郭鸿表示,电子器械属于电子类产品,市民在自行操作时,其监测数据不仅受产品自身及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长时间使用的损耗也会造成误差,需要定时进行校准,而且校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患者不可自行调试及校准。他建议市民,应尽量到正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让医务人员来帮忙监测血压、血糖值。同时,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家用医疗器械是否精准,以免因仪器不准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