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产品简介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成像的医疗设备。与传统的X射线和CT相比,MRI具有以下优势:
无损伤:成像过程对人体无辐射伤害。
高分辨率: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影像。
任意角度成像:可以任意角度成像,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无需造影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造影剂。
产品功能及使用方法
功能
断层成像: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多参数成像:可以通过调整参数,获得不同类型的图像,如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等。
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用于评估组织的功能状态。
三维成像: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提供更直观的图像。
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没有携带任何金属物品。
患者需要躺在MRI检查床上。
设备启动:
打开设备电源,进行系统自检。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和序列。
扫描过程:
将患者移动到磁体中心。
启动扫描程序,设备会自动进行成像。
图像处理:
扫描完成后,设备会自动进行图像重建。
医生可以通过工作站查看和分析图像。
产品维修保养
日常维护
环境要求:
机房及设备间温湿度:温度20-24℃;湿度30-60%。
每日检查:
检查机器有无报错并记录。
确保开、关机正常。
清洁保养:
保持设备外表面整洁无尘。
定期清洁磁体及床表面。
定期维护
季度检查:
由器械科工程师进行环境检查。
核查机房及设备间温湿度记录。
半年保养:
由器械科工程师进行专业检测保养。
检查和维护设备的电气部分、机械部分等。
预防性维护
状态检查:
每日使用前检查机房温湿度记录。
详细记录设备的开机运行情况,包括有无报错,错误代码、故障情况,开关机情况等。
专业培训:
组织培训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责任人,学习MRI全面维护保养规范,掌握管理方法。
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
磁场故障:定期检查磁场的稳定性和游离氧含量。
电子故障: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避免过电压、电压浪涌等情况。
慢速扫描:检查设备和患者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维修方案:
针对具体故障,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您对MRI的产品功能、使用方法以及维修保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