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测定仪百科知识
1. 定义
化学发光测定仪是一种通过检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光信号,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高灵敏度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特别适用于痕量物质检测(如激素、病毒抗原、重金属等)。
2. 工作原理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并转化为光辐射的现象。仪器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检测:
反应触发:待测物与试剂(如酶、发光底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如氧化、催化),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光辐射:激发态物质退激时释放光子(波长通常在400-600 nm)。
信号捕获:光电倍增管(PMT)或CC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
数据分析:系统根据信号强度计算待测物浓度,通常采用标准曲线法或内标法。
3. 仪器结构
核心组件:
样品室:提供恒温、避光的反应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PMT)为主,部分仪器使用CCD或CMOS传感器。
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和数据处理器。
自动进样系统(高端机型):提高检测通量和重复性。
辅助模块:
温控系统:维持反应温度(如37℃恒温)。
试剂存储仓:冷藏功能以保持试剂活性。
4. 应用领域
领域 | 典型应用 |
---|---|
生物医学 | 肿瘤标志物(如AFP、CEA)、激素(如TSH)、传染病检测(HIV、COVID-19抗体) |
环境监测 | 水体/土壤中重金属(如Hg²⁺)、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 |
食品安全 | 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兽药残留(如氯霉素)、毒素(黄曲霉毒素)检测 |
药物研发 | 高通量筛选(HTS)中酶活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分析 |
5. 优势与局限
优势:
灵敏度极高(可达10⁻¹⁸ mol/L),优于比色法和荧光法。
无需外部光源,背景干扰低。
线性范围宽(4-6个数量级),适合宽浓度样本。
局限:
反应易受温度、pH、杂质干扰,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发光试剂(如鲁米诺、吖啶酯)成本较高,且发光持续时间短(数秒至数分钟)。
6. 维护与选型指南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样品室,防止残留物污染。
校准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每月一次)。
避免强光直射检测器,以防器件老化。
选型建议:
灵敏度:根据检测目标浓度选择(如超微量检测需PMT检测器)。
检测通量:临床实验室优先选择多通道自动进样机型。
兼容性:支持多种检测模式(如化学发光+荧光)的仪器更具扩展性。
7. 发展趋势
微型化:便携式化学发光仪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如食品安全快检)。
联用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纳米材料结合,提升检测效率。
智能化:AI算法优化数据分析,减少人为误差。
附:常见化学发光体系
鲁米诺体系:用于H₂O₂和过氧化物酶检测。
吖啶酯体系:直接标记抗原/抗体,无需催化剂。
电化学发光(ECL):结合电化学激发,用于罗氏Elecsys系列仪器。
通过上述技术特性,化学发光测定仪已成为现代分析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在精准医疗和痕量污染物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