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不透明、不互通,是长期以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的一大痛点,也是阻碍前沿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发展的一大堵点。”3月6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打通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孤岛,落地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落地进入关键时期。
“老百姓对于病史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资料不知道如何妥善保存,而这些资料又是医生做出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人们就可能需要在医院再做许多重复检查,给病人带来额外负担。”对此,姚树坤在今年的两会提出了关于打通医疗信息孤岛、促进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落地的提案,“如果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体检机构和医疗机构、基层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将大大提升人们的就医效率,也能显著的减少医疗开支。”
姚树坤举例介绍,基层医疗机构解决不了的疾病向上级转诊时,需要基层医院提供患者基本的疾病信息或检查结果,帮助上级医院进行高效的诊治;上级医院患者回到基层康复时,社区医院也需要上级医院诊断和治疗的信息制定康复方案,并进行长期的管理。“对于患者个体来说,通过数据的流通,可以达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据姚树坤介绍,目前全国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已经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但是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单位的健康信息平台尚不完善。“制约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服务流程的多样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医疗数据的敏感性等。”姚树坤表示,信息化建设标准不健全,数据规范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数据分散、流通不畅等问题突出;此外,医疗健康数据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导致医院和患者等医疗数据主体“不愿”和“不敢”共享,因而跨机构的信息流通受到诸多的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姚树坤在提案中提出了技术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议:一要加快提升攻击防护、漏洞挖掘、态势感知等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供给,强化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健康大数据保护;二要加强法规和技术层面对个人私隐保护的支持,出台更可行的规范和指南;三要组织高水平医学专家,统一数据规范标准,做到数据的结构化、格式化和定量化,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四要明确分步实施的具体计划,建成安全高效的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后,要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大数据管理,优化健康服务体系。
“安全是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可用的前提。”姚树坤表示,“如果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降低,平台的利用价值也会相应降低。让数据共享更安全,是目前平台建设中亟需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