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规划》在发展目标中强调,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协调发展。
资源配置目标明确
国产设备需求提升
在床位配置方面,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预期性指标为8张左右,控制治疗性床位增长,增量床位向传染病、重症、肿瘤、儿科、精神、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可按照公立医院床位15%的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设备配置方面,再次强调逐步提高国产设备配置应用水平,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救治、卫生应急和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技术配置方面,建设5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和1200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以及10大中医优势专科,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临床中心和特色优势学科。
信息资源配置方面,建设高效稳定安全的卫生健康专网,完善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中医药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人口监测、医疗服务、采供血、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基础资源数据库,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大数据管理。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省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5级及以上,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大力发展远程医疗,逐步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集团、医共体和县级公立医院,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健全完善监管平台,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和监管体系。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病原体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公立医院建设潮起
非公医疗有新机遇
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数字化健康管理、在线医学教育等服务。打造医学高峰高地,积极推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院区建设,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依托省域内高水平医院,推进委省共建国家精神医学中心、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神经、骨科、呼吸、创伤、肿瘤、儿科、老年病、心血管、妇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专科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3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每年60个)。
各市州按照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市办综合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争取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县市原则上设置1家县办综合医院和1家县办中医类医院。
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参加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鼓励将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鼓励不同专科医师成立适宜规模的合伙制医生集团。
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加大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到2025年,力争各市州均设置1家二级以上康复专科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康复医学科全覆盖;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区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市区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康复医学门诊。支持医疗资源富集的市州将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应具备为妇女儿童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能力。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
疾控中心建设将标准化
疫情救治资源持续添置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规划》明确,将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具体包括:推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房屋建设、仪器装备、检验检测能力全部达标。《规划》明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支持长沙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省域公共卫生中心。有需求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配备移动检测车。
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市州县独立设置急救中心(站),加强急救车辆等设施设备配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急诊科,建设省市县三级急救指挥调度体系,基于居民健康卡开发具有紧急医学救援和现场救护呼叫功能的急救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扩充疫情医疗救治资源,依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三个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设置适宜数量的重症监护病床、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建设生物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各市州至少在一所二级以上医院建设(改造)传染病楼或独立病区,人口较少的市州可指定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各县市依托本辖区内实力最强的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楼或独立病区,更新换代和补充添置必要医疗装备。
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积极推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为基础,建设紧急医学救援站点。
补齐基层传染病防治短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服务人口较多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发热门诊(诊室),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发热诊室(哨点),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物资并做好储备。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