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瞄准创新能力、产业生态建设、融合应用等方向,明确多项重点任务。
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 3500 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 2500 万台,培育 100 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 10 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 10 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 10 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 10 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 个特色应用场景、100 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接下来将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
其中,面向教育培训,将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面向实验性与联想性教学内容,开发一批基于教学大纲的虚拟现实数字课程,强化学员与各类虚拟物品、复杂现象与抽象概念的互动实操,推动教学模式向自主体验升级,打造支持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沉浸式新课堂。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2.0”,支持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重点项目,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聚焦“大体育,大健康”发展需求,面向体育用品、运动设施、健身软件及平台,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推动虚拟现实在训练、赛事中的应用,同时构建大众健身新业态。
文件强调,在医疗领域,将推动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治、康复护理、成瘾戒断、心理辅导、关怀探视、手术导航等场景应用落地。
就在10月28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通知,重点面向包含课堂教育、医疗健康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征集上海市元宇宙领域在建或拟建重大应用场景。要求具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推动实现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以及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联动。
今年上海发布多个文件,培育元宇宙新赛道,鼓励“元诊疗”。河南也发文表示将在医疗领域打造元宇宙示范场景。此外,包含黑龙江、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省等在内的多个省市也已将“虚拟现医疗”写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元宇宙发展行动计划、以及先导区建设等相关文件中。
基于政策在医疗、教育、健身等领域的关注,预计未来五年,在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的基础上,依托于5G、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虚拟现实将越来越多地在医学教育、慢病防控、临床诊疗、康复预后等各环节、多场景展开应用,成为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发展,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有效工具,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